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生命書:聖經中的大智慧

NT$ 280.00


作者:余杰
譯者:
出版社:橄欖

本書共收錄四十篇短篇,每篇以聖經一段故事作引文,深入淺出地談信仰、論人生、講文化。作者的文才、學識、人生歷練、堅定信仰,在這本小書中一覽無遺。他也把寫作當成祈禱與感恩,即便是譴責與批判並對公義的彰顯,亦是祈禱與感恩的一部分。

名人推薦:一位基督徒的人文省思
  對於余杰先生的第一印象,來自他所撰述的《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這本書。他以訪問學人身分,將他兩次訪德經驗與德國近代史加以連結,並投射到當代中國的民主困境;另外一本書則是他編輯的《大國沉淪》,在劉曉波先生被捕以後,余杰先生勇於為「劉曉波文集」承擔後續工作,令我心生感佩。我非常驚訝,雖然余杰先生沒有出國長期留學或工作,卻對歐美文明與西方經典有如此深刻的掌握,可見他吸收能力強,敏於觀察事務,從閱讀經典切入,得以理解西方公民人文主義精華,這在十三億中國人口之中是非常罕見,足見其心胸與見解之不凡。

   拜讀余杰先生新書《生命書──聖經中的大智慧》以後,我再度驚訝於余杰先生對於聖經與基督教教義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與掌握。雖然他並不意圖建立一套神學論述,但字裡行間卻有神學家的解讀經典能力,尤其他具有「平信徒牧師」般的傳道口吻,如果他有機會受神學教育的深造,假以時日,無論成為神學教授或牧師,余杰先生都有極大潛能成為大家。

   馬丁路德曾經說,神學教授的見解,有時還不如農村老農夫婦的信仰;其意義是說,懷著素樸、虔誠、謙卑之心,反而更接近真理。余杰先生在這本信仰省思的心得文集中,並沒有賣弄他透過廣泛閱讀所得到的知識,反而集中於探討「信、望、愛」核心價值,他尤其善於將他所閱讀或聆賞的書本、電影、戲劇、生活、廣告、新聞與基督教思想契合,而且解釋得「恰到好處」,若非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與靈敏的宗教信念無法克其功,即使在海外華人基督教作家之中,類似余杰先生的功力者也不多見;我們不要忘了,余杰先生今年才三十八歲,有如此才情與靈性者,實在是「中國基督教文學」的一大福氣。

   從我們最熟悉的耶穌行誼典範,約伯的人生苦難與重生,約拿的哀嘆與使命,彼得的勇猛與軟弱,該隱的嫉與處罰,以賽亞的曠野呼聲,耶利米的亡國哀歌,乃至潘霍華的英勇牲,林語堂的「由懷疑到信仰」,甚至「三棵雪松」的比喻,余杰先生娓娓道來,既沒有硬梆梆的教條宣示,卻有著基督徒「馨香之氣」的仁者胸懷。余杰先生的信仰心得,令我想起奧古斯丁所說:「信仰就是相信那看不見的,但結果卻看得見。」正是來自余杰先生的純潔信仰,我們感受到基督教的救贖恩賜,也看到中國基督教發展的願景與希望。

   拜讀余杰先生的基督徒人文省思心得以後,我尤其推崇「樹猶如此」、「真理讓人扎心」、「誰是畜類人」、「失去耐心,就失去天堂」「在苦難的爐中」、「最大的勇氣是不接受挑釁的勇氣」、「這是一個需要先知的時代」幾篇,正是來自聖靈的感動,才有如此智慧的作品出現。「不是我在說,是聖靈教導我說」,使徒不是如此感悟嗎?

   懷著感恩之心,我受託為本書撰述序文,我願意用丹麥神學家齊克果的信仰心得與余杰先生及讀者互勉:「人可以擁有信仰中的存在。在信仰之中,人成為普遍存在,不再孤立,具有意義和絕對性質,因此,在信仰中才有真正的道德。信仰只有經由絕望、苦難,經由痛苦與不停的掙扎,才能獲得。」余杰先生所宣講的,不正與齊克果會通嗎?

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