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4629-500x500.jpg

無所不在的教會生活——好鄰舍的福音使命

NT$ 624.80


作  者查斯特、添美斯

譯  者譚美珍

語  文繁體中文

版  次: 1

頁  數: 256

ISBN: 9789888250752

出版社:宣道

出版時間:20181128

■內容簡介

今天,基督徒愈來愈感到自己活在社會邊緣;

信仰與生活的割裂日益嚴重;

你願意淪為「星期日信徒」,

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履行使命,

作好鄰舍、好同事、好家人,

成為真正的「全職信徒」?

藉彼得前書的啟示,

由被邊緣化的教會生活,

轉化為信仰使命的實踐。

「從社會邊緣朝向神將臨的國度,

並向世人提供另類的生活方式,

另類的價值觀和人際關係——

這個信仰群體可以散發難以置信的吸引力。」

■作者簡介

查斯特 Tim Chester

查斯特於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Wales)取得博士學位,是Crosslands事工的成員,為教會領袖提供神學和宣教訓練。他亦是「人群教會」(Crowded House)的牧師。他著有四十多本書,包括《與耶穌飲飲食食──論餐桌前的恩典、群體及宣教》及與添美斯合著的《全是教會:踐行中的福音與羣體》。

添美斯 Steve Timmis

添美斯是Acts 29事工的行政總裁,亦是「人群教會」(Crowded House)的牧師。他有多本著作,其中包括與查斯特合著的《全是教會:踐行中的福音與羣體》
 
■導言

1915年,查斯特的祖母遷居到英格蘭北部一個工業城鎮達林頓(Darlington),她住在一間與其他房子相連的排屋,樓上有兩間房,樓下也有兩間房。當時她只有一歲,搬往那裡的時候,街道仍在修建中。在兩條街之外也正在興建一所循道會的教堂。在往後的九十年,她仍然以那間房子為家,而那所教堂成了她第二個家。

我母親年幼時,教會會眾約有一百人,詩班有二十人,主日學另有五十個孩子。不僅這樣,教會成為了鄰里生活的中心。教會舉辦音樂會、茶敘、戶外活動,這些是該區的勞工階層,除了到酒吧消遣以外的唯一選擇。我的祖母和母親自小與教會一起成長,教會也成為了她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我的祖母九十多歲時仍然在主日早上負責司琴。她的聽覺日漸衰退,在聆聽會眾歌聲方面有困難,可是沒有人接手這個事奉崗位。會眾的人數現已縮減至大約十多人,全部都不少於五十歲。該區的人在主日早上都有其他事情做。他們覺得詩班的歌聲比不上Xbox遊戲機和電視台歌唱比賽The X Factor。祖母起初參與聚會時新建的教堂,現在已經成了一所歷史遺跡,是當地人昔日生活方式的紀念碑。除了少數人之外,教會與大眾的生活毫不相關。它代表該社區的歷史,並不屬於今天。

今天,基督徒愈來愈感到自己活在社會邊緣。事實上,我們正活在一個後基督教的文化之中。西方社會大部分人都從不打算出席教會聚會。大部分人只在說髒話時才會提到基督的名字。有些著名的教會人數仍然在增長,不過它們主要是藉著會友轉會令人數增加,而不是藉著傳福音令教會增長。

可是我們許多傳福音的方法,仍然持著基督教國家的心態。我們期望只要響起教堂的鐘聲,或者舉辦出色的崇拜,就會有人來出席。不過大部分人已經與教會毫無聯繫。即使改變教會的活動,仍然不能夠接觸到這些人。我們須要透過日常生活接觸他們。

我們曾經寫了一本書《全是教會》(Total Church),當中提出基督的福音和基督徒群體應該是我們的生活和使命各方面的核心。而本書以上述的概念作為討論基礎,呼籲我們要成為一間每天開展的教會,負起以每日生活為平台的福音使命(an everyday church with an everyday mission)。我們要改變焦點,由舉辦一些吸引的聚會,改為建立一班吸引人的信徒群體。我們被擠到社會邊緣,就是一個時機讓我們重新尋回神的子民傳福音的召命。我們可以恢復成為基督的見證人,不會被掛名的基督教所混淆。

我們被擠到社會邊緣,也是一個機會回到聖經之中。新約聖經是因應傳福音的景況而寫成的宣教文集。這些文集由一些生活在文化邊緣的基督徒所寫成。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與彼得所寫的第一封書信展開對話。彼得寫信給一群基督徒,他們在第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都是在邊緣上,面對著別人的誹謗和辱罵,就像我們一樣。本書不是經文注釋書,反之,我們想透過彼得前書反思傳福音的使命,探索聖靈會藉著神這些話語,向當今的西方教會傳達什麼信息。最重要的是,我們嘗試寫一本實用的書,以展示每天開展的教會在每日生活中實踐使命時,運作上會是怎樣的。

在呼籲教會在日常生活中履行使命的同時,我們知道許許多多的基督徒已正在做這些事:作好鄰舍、好同事、好家人,遇到別人敵對時仍然行善,在日常生活中見證基督。我們不是要否定這些事。剛好相反,我們要讚許這些做法,並將它們重新擺放在教會使命的核心位置。同時,又給它們加上更多指引,闡述大家可以怎樣更刻意地做這些事情。

最後一件想大家注意的事,就是我們兩人一起合著這本書,所以書裡面一般都是用「我們」自稱。不過有時我們會講述其中一位作者的經驗或者遭遇,那時就會用「我」自稱。

■目錄

導言

生活在社會邊緣(彼前一1-12)
以每日生活為平台的信徒群體(彼前一13至二8)
每日生活中的牧養(彼前一22至二3)
每日生活中的使命(彼前二9至三16)
在每日生活中傳福音(彼前三15-16)
邊緣生活的盼望(彼前三8至五14)
結語:後續步驟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