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IMG_20190912_144629.jpg

賴特說使徒行傳(上)

NT$ 783.20


英文名稱: Acts for Everyone Part 1
作  者: 賴特
譯  者: 黃從真
語  文: 繁體中文
版  次: 1
頁  數: 328
電腦條碼: 9789888250790
出版者: 宣道出版社 China Alliance Press

■推薦:

王文基牧師

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余德林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副研究員

前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英文系系主任

 

吳國安博士

新加坡神學院華文神學系神學碩士課程主任、神學副教授

 

辛惠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聖經科)

 

周曉暉牧師

宣道會北角堂候任堂主任

 

范晋豪教憲牧師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英國聖公會倫敦南華克教區座堂教憲牧師

 

孫寶玲牧師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新約教授

 

張雲開老師

建道神學院普通話學院總監、聖經系副教授

 

梁俊豪博士

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

 

梁美心博士

播道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

 

葉漢浩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盧允晞博士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聖經研究科新約助理教授

 

羅懿信牧師

溫哥華短宣中心代總幹事

前南溫哥華頌恩堂主任牧師

 

關浩然牧師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主任

 ■內容簡介

香港、台灣、東南亞及北美14位學者、牧者聯合推薦!

賴特藉淺顯易懂、如軼事趣聞一般的文筆,幫助我們理解使徒行傳豐富多面的故事。他說明這卷書怎樣承接路加福音來敘述復活升天的耶穌在聖靈大能裡不息的工作和教導。路加的著作以生動的敘事手法引人入勝,亦為結局留下懸念,令人深思。賴特的文章一邊展現其敘事手法,一邊邀請今天的基督徒以生命服事耶穌,復興和延續當年的故事。上冊包括使徒行傳第一至十二章的內容。

 
關序

收到王礽福社長通知,說宣道出版社即將出版「賴特說新約」系列(New Testament for Everyone),實在雀躍萬分。

 湯姆.賴特是近二十年來備受爭議的英國聖經學者,他的作品對我產生極大的影響。然而華人教會留意他,相信多是因為北美的改革宗教會對其「保羅新觀」引發的教義爭議及排斥。有些北美的改革宗教會領袖,已把賴特視為洪水猛獸。影響所及,北美改革宗的一些華人教會也同樣抗拒賴特。這份忌諱由北美華人教會透過出版及講座帶回亞洲,最先登陸的似是台灣,及後聽聞也傳至馬來西亞。

 

賴特最重要的著作是「基督教的興起與上帝議題」研究企劃。這研究企劃有六卷,至今只出版了四卷,其中首三卷已翻譯成中文。這研究企劃從第二聖殿時期的歷史重新描述基督教,提出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仍然渴望著從被擄中回歸,並以此背景重新解讀耶穌並他所掀起的一場歷史運動。可以說,賴特不止提出了具有他特色的「保羅新觀」,也提出了「耶穌新觀」、「福音新觀」、「教會新觀」和「終末新觀」。這套小注釋書「賴特說新約」是賴特出任西敏寺神學法政及杜倫主教時期出版。書如其名(New Testament for Everyone),是為所有普通人而寫的,非常平易近人,甚少術語。熟悉賴特思想的讀者,可以從中感應到賴特的學術專著中陳述的觀點。

 

多年前讀這套小書,便被賴特的全新譯文深深吸引。明明是熟悉的經文,在賴特的演譯下卻變得陌生起來。賴特用心地將一些我們慣用的字詞重新翻譯,例如把「基督」翻譯為「王」,把「弟兄們」翻譯成「家人」,擴充了讀者對這些字原本的想像。我多次因賴特譯文的「口感」太陌生而翻查原文,發現了從前未曾留意的細節。譯文本身無疑已反映譯者對經文的理解,賴特的注釋更進一步將譯文的微妙處展示出來,令人回味無窮。中文版並未有將賴特重譯的經文再譯成中文,相信那樣做其實十分費勁,也不容易保留賴特的特色。宣道出版社想出一個折衷辦法,就是採用《新漢語譯本》的經文,惟當譯文與賴特原譯的意思有明顯差異時,才作補充。華人基督徒慣用和合本,一旦讀《新漢語譯本》,卻會發現一些熟悉的經文竟變得陌生起來,增加對經文的觸覺。我發現《新漢語譯本》的正文也頗配合賴特作的注解,但有時候賴特會採用《新漢語譯本》注腳中所表示的另一些翻譯。

 這套註釋書並沒有逐節注解,而是把若干小段的經文組成注釋的單元。每一單元幾乎都以一個日常生活的小故事開始,有些還是賴特本人的遊歷見聞。這些小故事很能夠幫助讀者調校閱讀經文的角度。賴特曾經說過,他寫這一套注釋,最花時間的地方就是找這些小故事。賴特在其學術專著中,主張耶穌的比喻不是解釋屬靈道理的喻道故事,而是打破聽眾的舊世界觀的小故事,要逼聽眾再去思考。我覺得這套注釋的小故事正好也有相似的作用,往往在讀者的舊視野上開一戶窗,逼讀者再去讀經。

 

我相信這一套為普通人而寫的新約注解,能幫助未曾接受神學訓練的「普通人」更豐富地掌握新約聖經的信息。這套注釋也十分適合作為靈修讀經的輔助工具。相信這套書的中文版的面世,必能惠及華人讀者。

 
關浩然牧師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主任

 
■作者簡介

賴特N. T. Wright

賴特是英國聖公會杜倫前主教(Bishop of Durham),現為英國聖安德烈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神學院新約及初期基督教教授。他亦曾於劍橋、麥基爾及牛津三所大學教授新約多年。他是多產的作家和著名新約學者,並獲《今日基督教》雜誌稱為世界首五位神學家之一。其著作超過七十本,既達到學術水平(例如《耶穌與神的得勝》和《神的兒子的復活》),也大眾化(例如《純.基督教》和The Scriptures, the Cross and the Power of God)。

 
■引言

當某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向群眾論及耶穌時,他說得十分清楚:這信息是為每個人預備的。


那是個偉大的日子――有時候被稱作教會的誕生日。聖靈的狂風,席捲了耶穌的跟隨者,他們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樂充滿,感受到上帝的同在與能力。彼得是眾人的領袖,只是才幾個禮拜前,他卻試過像個小嬰孩般痛哭,因為那時他撒了個大謊,對人發咒起誓說自己絕不認識耶穌。此刻,他卻堅定站立在一大群人面前侃侃而談,論及一件讓世界永遠改變的事情。上帝在彼得身上所作的,現在也要開始作在這個世界,那就是——新生命、赦罪之恩、新希望和新能力;這一切都要像長冬過後的花朵,在春天的氣息中一一綻放。新的時代降臨了,永活的上帝要開始劃時代的作為――向當下每個聆聽祂的人作新事。彼得說,「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的,並且給所有在遠方的人。」(徒二39)。這應許不單止給站在你身邊的人,更是給世上每一個人。


沒多久,這一切很快就實現了,這個新組織迅即滿地開花,幾乎遍佈當時的世界各地。這個關乎每個人的應許,某方面而言是透過基督徒領袖的書寫而達成。這些篇幅短小的著述――大多是書信或耶穌的生平記述――在當時廣為流傳,人人爭相研讀。那些作者原不是為宗教人士或知識菁英撰寫,他們執筆的初心,是為每一個普羅大眾而寫。


這個原意至今仍未改變。當然,今日得先有人費時費神弄懂當時的歷史背景,某個字的原本含意(初代基督徒是以希臘文書寫),以及不同作者筆下所描述的上帝、耶穌、世界和他們自身,其正確意思為何?彼此間有什麼特別不同的意義沒有?本系列基本上也是依據這類的研究,但整個用意是為了讓人人都可聽明白這信息;尤其是那些通常不會打開一本滿是註腳和希臘文的書來讀的人。本系列就是專為這樣的讀者群而撰寫,這也是為什麼書末附有詞彙索引,我們會以最簡單的敘述來解釋一些你無法置之不顧的鑰字。你在書中讀到的每個粗宋字體,都可以在書末找到說明,不致陷入五里霧中。(中文版編按:原書的斜體字則以深灰色黑體字加圓點標示。)

 

當然,新約聖經的譯本(英文版)在市面上已多如牛毛。我在此提供的版本,是為了照顧那些可能不一定須要弄懂許多比較正式(甚至艱澀)的標準用語的讀者。我當然會儘量忠於原意,但我主要的目的是要使用「人人都能懂」(而不是某些人才明白)的語詞。

 

使徒行傳這卷書(我剛剛已經引用過一小節),注滿了初期基督徒盎然的活力,因為他們目睹上帝在各處所作的新事,也學著將耶穌的好消息往世界各地傳揚開去。不過,古今教會同樣面臨像拼圖般的困惑難題――領導的危機、財務管理、種族分歧、神學與倫理等等,更不用提那些與政治和宗教當局發生的衝突了。即使在初期使徒的日子,當時的「模範教會」也不能免於麻煩,絕非一帆風順;當想到這一點,便叫人略覺安慰。與此同時,我們看見初期教會雖然困難重重,仍然將福音有效地廣傳出去,實在令人鼓舞不已。事實上,「一帆風順」這個片語提醒我們,使徒行傳是聖經中最常談到旅程(包括好幾次遠渡重洋)的一卷書――尤其最後一次航程,更出現暴風,甚至船都沉了。使徒行傳高潮迭起,絕不沉悶;但同樣重要的是,整卷書提醒我們,不論你現今在怎樣的「旅程」中,我們的人生、我們的靈性、我們跟隨耶穌的決心,我們為祂國度所作的……祂的靈會同樣的引導,使我們在服事祂的路上結實纍纍。請看吧:這是一本寫給每個人的使徒行傳!
 

■目錄

經文凡例

關 序

引 言

使徒行傳一章1-5 節 續集來了!

使徒行傳一章6-8 節 何時、作什麼、如何達到?

使徒行傳一章9-14 節 升天!

使徒行傳一章15-26 節 恢復十二位使徒的位分

使徒行傳二章1-4 節 能力臨到

使徒行傳二章5-13 節 新詞彙、新信息

使徒行傳二章14-21 節 終於實現了!

使徒行傳二章22-36 節 大衛談及耶穌復活

使徒行傳二章37-41 節 神的拯救計劃

使徒行傳二章42-47 節 新的家庭

使徒行傳三章1-10 節 超過所求所想

使徒行傳三章11-16 節 欠一個解釋

使徒行傳三章17-26 節 復原與休養

使徒行傳四章1-12 節 「復活及耶穌的名」引起的麻煩

使徒行傳四章13-22 節 與貴族的衝突

使徒行傳四章23-31 節 求主鑑察威嚇

使徒行傳四章32-37 節 新約的記號

使徒行傳五章1-11 節 悲劇

使徒行傳五章12-16 節 被彼得的影子醫治

使徒行傳五章17-26 節 新生命的信息

使徒行傳五章27-42 節 人的發明和上帝的干預

使徒行傳六章1-7 節 家人的生活問題

使徒行傳六章8-15 節 司提反成了眾矢之的

使徒行傳七章1-16 節 司提反說故事

使徒行傳七章17-34 節 司提反與摩西

使徒行傳七章35 至53 節 人手造的殿宇

使徒行傳七章54 節至八章3 節 司提反被石頭打死

使徒行傳八章4-25 節 撒瑪利亞、聖靈與術士西門

使徒行傳八章26-40 節 腓利與埃提阿伯人

使徒行傳九章1-9 節 掃羅回轉歸信

使徒行傳九章10-19 節上 亞拿尼亞與掃羅

使徒行傳九章19下- 31 節 「祂是上帝的兒子」

使徒行傳九章32-43 節 再談彼得

使徒行傳十章1-16 節 彼得的異象

使徒行傳十章17-33 節 彼得往見哥尼流

使徒行傳十章34-48 節 向外族人傳講耶穌

使徒行傳十一章1-18 節 爭議與辯白

使徒行傳十一章19-30 節 在安提阿扎根,傳揚這名!

使徒行傳十二章1-5 節 希律殺害雅各

使徒行傳十二章6-19 節 彼得獲救以及羅大的失誤

使徒行傳十二章20-25 節 希律的虛榮與死亡

詞彙索引

 

 

內文試讀

與貴族的衝突

 

    珍妮花在一個八歲孩子的班級教地理課。他們是澳洲的小學生,大家剛剛一起畫好一張地圖,把幾個大城市標誌出來。然後,珍妮花問班上學生,有誰可以告訴大家,澳洲人最常做什麼事。

 

    好幾個人大聲喊叫:「游泳!」

 

    「答對了,」珍妮花答道,「可是,大多數人都不是靠游泳為生。」

 

    「烤肉!」又有好幾個說。

 

    「對,很多人常常烤肉,」珍妮弗說,「可是,這只是人家煮東西的方法。大家先得去買肉,買肉之前,先得有錢。他們要賺錢,首先要做什麼?」

 

    「這個我知道,」一個坐在後面的小女孩說,「好久以前,差不多所有澳洲人都在農場工作,像照顧羊群、牛群,還種植許多農作物。當然,現在大都市的人都作各種別的事了,像做生意、造汽車、蓋房子,還有其他好多人在作的事。但是,在澳洲還是有許多農夫,而且只要你愈往內陸去,就愈有可能碰到這些開農場的人。」

 

    全班都盯著這個小女孩,看她信心滿滿地說著。

    「妳從哪兒知道這麼多的?」珍妮花問,「我們今天才開始上澳洲的地理課呀!妳讀過哪本書是嗎?」

    「沒有呀,」女孩猛搖頭,帶著一份驕傲攙著害羞的表情。「只因為我們以前就住在那裡。我爸有一個農場,裡頭養了幾千頭牛。我從牙牙學語之時,就知道這一切了。」

 

    換句話說,要學習事物,除了讀書,還有許多別的方法。事實上,倘若你真想瞭解某些事物,或讓某些事物存在腦海心中,與其盡信書,倒不如有第一手的體驗。這正是彼得和約翰教人震撼的地方。

 

    當權者對付惹事分子自有一手,也很會下馬威,讓他們嚐嚐教訓。煽動群眾的各類高手,一旦在現場被當面質問,通常不必大費唇舌,就可以抖出事實,真相大白。但彼得和約翰卻不同,他們顯然沒上過拉比學校研讀聖經,在古猶太小小的社會裡,大家都知道哪幾位是年輕的明日之星;這兩個傢伙明顯不是,他們只是「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平凡百姓」。但儘管如此,他們卻可以站出來熟練地引用詩篇,侃侃而談,就好像那些上過學堂,學過各種聖經文體詮釋法的人一般。可是他們明明就沒有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彼得和約翰,就像那個曾經住在澳洲內陸的小女孩一般,有個祕訣――這祕訣使他們可以超越那群只從書本上得著知識的權威人士。彼得和約翰是跟隨過耶穌的,他們曾經跟祂朝夕共處,他們目睹祂的一切言行,聽祂禱告,熟知祂怎麼讀聖經,並以新穎有創意的方式,把經文中內在的涵意解釋出來,並從中指出祂所蒙的呼召。現在祂雖然死了,卻又出人意料的復活,並且被提往天上,彼得和約翰今日所作的,便是在解釋他們之前一再聽見的耶穌的思想。這思想不僅讓他們有「勇氣」站在人前侃侃而談,甚至身陷重圍時也不害怕;且給了他們一種清晰、尖刻、明確的依據。當權者對此也心知肚明。

 

    因此,他們甚覺為難。他們既無法否認眼前這位生來瘸腿的真的被醫治好,而百姓又四處宣傳復活的消息,說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彌賽亞,祂的名字大有能力,以致長年臥病的人都可以被醫好。對此,當局官員實在無法聳聳肩不置一詞,彷彿這一勿事不關己,就如我們稍後會看到的,他們很快就找到許多懲處的辦法來對付耶穌的跟隨者;不過,目前他們的確束手無策。因此,他們只好紅著臉作了一點讓步,告訴彼得和約翰不要再奉耶穌的名宣講。

 

    他們發出這樣的命令,一定已經知道此舉只是強弩之末,畢竟任何人只要發現有哪一句話、哪一個名字能使病人痊癒,任何強權要禁止繼續使用這名都不容易。然而彼得的回答,還遠遠超出純粹的實用主義,那是真理,也成為了所有基督徒從古至今可以抵擋這個世界的根基。我們可以將他的話改寫為:「你是這裡的裁判官嗎?很好,請給我你判決的依據!倘若我們現在是站立在上帝面前,那麼,我們該聽從上帝,還是聽從你們呢?」

 

    彼得等於自問自答了。他們本可以唯唯諾諾的回答,但他和他的同伴都不想停止傳揚耶穌的名,以及上帝藉此名字所成就的一切。

 

    當然,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宣告耶穌的名,也有權以祂的名宣講,並使用這名來違抗他們要對付的任何權威。這樣的宣告有權被聽見,不過,也必須按事實真相來判定真偽。不過關於這一點,若要分辨耶穌的名是否只是被用來作為壯大不同主張的藉口,那就得看宣告這名字的人,是否能表明他們是因這名字而活,證明這名字有能力,彰顯出國度的大能,且有醫治的能力。這能力能使瘸子行走,像耶穌所作的。保羅說得乾脆利落: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而在乎能力(林前四20)。上帝國度的權能在工作的地方,會帶來真正的改變,有真正的醫治和真正的生命。在那裡,百姓奉耶穌名能夠站立在審判的人面前(不論是政治或宗教上),勇敢正直的宣告他們是為上帝發聲。他們可能得付上沉重的代價,這是宣告帶來的其一後果,但卻是真實無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