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 登入
  • OR
  • 註冊
購物車 0

為孩子展開智慧的翅膀:聽耶穌說故事X聽拉比說故事(平裝)

NT$ 492.00


作者     劉清虔、劉清彥

 ISBN   978-962-933-992-0

EAN    978-962-933-992-0

出版日期    2025.10.07

語文別    繁體中文

頁數開本    18開/170*228CM / 304頁

印刷裝訂    黑白印刷/平裝

類別    信徒生活, 親子/家庭 

■本書簡介

主耶穌和猶太拉比都是說故事的高手,他們所說的好故事都值得孩子讀一讀。關注兒童宗教教育的劉清虔牧師和劉清彥老師,特別為所有關心孩子的大人,攜手合寫了這本書,希望幫助大人們把主耶穌和猶太拉比所說的故事,以貼近孩子的生活場景,深入淺出地跟孩子分享,從而引導他們進入信仰世界。

本書採雙書封設計,讀者可以從前面開始讀,也可以從後面開始看。

■作者簡介

劉清虔牧師

現任:台灣高雄真道神學研究院系統神學副教授(2024-)

曾任: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2013-2024)

   美和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2005-201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屏東中會議長(200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屏東中會崁頂教會牧師(1996-2005)

著有:《猶太人的生命教育》、《猶太人的親子教育》、《兒童神學》、《加爾文的實踐神學》、《猶太教文明經典》、《海德堡要理問答淺釋》等二十餘本。


劉清彥老師(阿達叔叔)


喜歡讀故事、聽故事、說故事、翻譯故事和寫故事。所以為小朋友說了三十多年故事,翻譯了五百多本故事,也寫了六十本故事,還把故事變成電視兒童節目和廣播節目。這些故事也讓他獲得豐子愷圖畫書獎、金鼎獎優良童書推薦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童書獎、開卷年度好書獎和三座廣播電視金鐘獎。最欣賞的就是可以把深奧道理,說成好聽又耐人尋味故事的人(像是耶穌和拉比)。希望終身與故事為伍,然後為這個世界留下更多美好的故事。


■目錄

目錄(聽耶穌說故事)

唐序   讓孩子翱翔於聖經真理與人生智慧之中

唐榮敏牧師

第一部分 導論︰淺談耶穌的比喻

第二部分 耶穌比喻的兒童化意義

第三部分 聽耶穌說故事

1.  聖經導讀︰浪子的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阿莫和他的兩個兒子

2.  聖經導讀︰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阿尼和他的鄰居

3.  聖經導讀︰不饒恕人的惡僕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大熊爵士的蜂蜜屋

4.  聖經導讀︰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大熊爵士開新店

5.  聖經導讀︰大筵席的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山姆大 王的宴會

6.  聖經導讀︰葡萄園的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山姆大王的葡萄園

7.  聖經導讀︰寡婦和法官的比喻

繪本閱讀對話︰河狸太太申冤


目錄(聽拉比說故事)

唐序   讓孩子翱翔於聖經真理與人生智慧之中

唐榮敏牧師

第一部分 導論︰淺談拉比的故事

第二部分 看見故事的力量

第三部分 聽拉比說故事

1.  繪本閱讀對話︰傻瓜村的聰明長老

故事導讀︰真正的智慧是幸福快樂

2.  繪本閱讀對話︰誰最聰明?

故事導讀︰真正的智慧是跨越界線

3.  繪本閱讀對話︰老莫的魚舖

故事導讀︰善良、謙虛加智慧

4.  繪本閱讀對話︰阿楠和阿勞

故事導讀︰濃濃手足情

5.  繪本閱讀對話︰彩虹人

故事導讀︰愛是甚麼顏色?

■內容試讀

聖經導讀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


10:25 一天,有位律法專家要試探耶穌,就站起來提問:「老師,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承受永生?」

10:26 耶穌說:「摩西律法是怎麼說的?你又怎樣理解呢?」

10:27 那人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上主你的上帝』,並『要愛你的鄰居,像愛自己一樣。』」

10:28 耶穌對他說:「答得對!照着去做吧!這樣你就必得生命。」

10:29 那人想顯示自己問得有道理,就問耶穌:「那麼,誰是我的鄰居呢?」

10:30 耶穌就講了一個故事來回應:「有個猶太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路上遭到強盜的襲擊。他們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就丟在路邊。

10:31 恰巧有一位祭司走來,看見那人躺着,就從路的另一邊避開他走了。

10:32 隨後,有一個聖殿的助理走過來,看見那人躺着,也從路的另一邊走開了。

10:33 後來有個被人蔑視的撒馬利亞人路過,看見那人,就憐憫他,

10:34 上前用橄欖油和酒替他敷傷口,包紮好,再扶他騎上自己的驢,帶到旅店親自照料他。

10:35 第二天,這撒馬利亞人把兩塊銀幣交給店主,說:『請好好照顧這個人,如果錢不夠,下次來的時候我再補給你。』」

10:36 耶穌問:「那麼,你認為這三個人當中,誰是那個被強盜襲擊的人的鄰居呢?」

10:37 那人回答:「那個向他施憐憫的人。」耶穌就說:「對,現在你也照樣去做吧!」

(路加福音10:25-37,新普及譯本浸字版)




一、比喻的背景


就如同「浪子回頭」的故事,這是耶穌的幾個讓後世不斷傳頌的經典故事之一,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他的義行超越了猶太的祭司與世代承繼聖職的利未人(就是上述經文中的「聖殿的助理」)。想必,這是個令猶太人聽起來不大舒服的故事,因為,代代相傳的民族恩怨讓他們在仇視撒馬利亞人時,內心湧現的是繼往開來的神聖性與護衞傳統的正當性。耶穌對撒馬利亞人的友善,存在着幾分挑戰現實與傳統的意味。


故事的起因來自一位律法師問耶穌關於永生的問題。在福音書裏,「承受永生」這個問題都有被提及,在馬太福音19 章,是一名少年人來到耶穌面前詢問他;在馬可福音10 章,是一名產業很多的人,他跪在耶穌面前求問永生。在路加福音18 章,則是說有一個官來問耶穌。不管是少年人或是成年人,也不管是否當官的,共觀福音的記載中,詢問者的共同特色就是:產業很多、所詢問的是永生。但在路加福音裏,藉由對永生的發問,延伸出這個比喻,所以這個比喻有其獨特性。


這是路加福音特有的比喻,路加福音被稱為「給邊緣人的福音」,所有在當時以色列社會中的邊緣人物,包括稅吏、身心障礙者(聽障、視障、行動不便,或患各種絕症)、妓女、外邦人,甚至是那位只奉獻兩個小錢的寡婦,在耶穌的眼中都極為尊貴。就像故事中的撒馬利亞人,在耶穌的眼中就成為愛鄰舍的最佳典範。然而,我們不要忘了,耶穌有對邊緣人的熱愛,就會有對尊貴者的責備。因此,這個比喻在讚賞撒馬利亞人的善行的背後,也存在着對身處高位者的警告,包含了律法師、祭司、利未人等。

這個故事是由一位律法師所提出的疑問開始,如果是一般人的提問,我們或許可稱之為一個誠心的提問,但是對律法師而言,他們當然明白律法的要求。所以,他做了如此的發問,可以說是明知故問,甚至是想在耶穌的答案中挑毛病來打擊祂。耶穌或許知道這位律法師在提問時背後真正的企圖,所以,祂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反而提出另一個問題:「摩西律法是怎麼說的?你又怎樣理解呢?」當律法師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上主你……

繪本閱讀對話

阿尼和他的鄰居


小貓阿尼住在汪汪村外,

他向來很安分守己的耕種自己的菜園,

可是不知為何,汪汪村的狗警長奈特非常不喜歡阿尼,

處處找他麻煩,甚至不讓他在汪汪村賣菜。

可是,有一天,阿尼拖着一車自己種的蔬果,

要回去和家人團聚的路上,

卻發現奈特警長全身是傷的倒在樹林裏……

他該怎麼辦?要救他嗎?還是不要管他……



「如果你是阿尼,你會怎麼辦?」講完故事,我故意翻到阿尼在樹林中,發現狗警長奈特遭搶劫被打到重傷的那一頁,決定把小朋友丟進故事裏設身處地的思考。


「應該還是會救吧,」率先開口的是小光,雖然有點遲疑,但還是給了肯定的答案。只是我很好奇原因,「他雖然對我很壞,但至少沒有危及我的生命。」


「可是危及到你的生計啊!」我故意挑戰他。沒想到他卻很淡然的說:「他不讓我在汪汪村做生意,我就到別的地方賣菜啊,就遠一點而已。」這個回應果然完全符合他的樂天個性。


比較冷靜理性的希希說,她會回去汪汪村請那裏的狗狗村民來幫忙;小牧師路加則是搞笑的說︰「打119 請救護車來就好啦!」顯然小朋友都有惻隱之心,那麼,故事中那兩個汪汪村的醫生和貴婦的「見死不救」,就更令人費解了。「為甚麼他們不肯救奈特警長?」


「因為他們只想着自己的事情。」希希這麼說。


石頭哥卻認為醫生的決定很合理。「也許他要去的醫院真的很重要,而且只有他能完成那個手術,所以他必須做取捨。」只是, 他同樣無法認同貴婦的心態。「她害怕或不能救也沒關係,但至少她應該去求救。」


「對啊,」一旁的雪莉姐再補一槍,「那個貴婦只想着自己的衣服會不會被弄髒,真是太誇張了。衣服髒了可以洗,可是因為這樣不肯救……」


她的話引起所有人的附和,紛紛激憤的指責貴婦「太過分了」! 


等他們平靜下來後,我再將他們投射到書中的另一個角色思考。「如果你是奈特,醒來後卻發現救你的是死對頭阿尼,你會怎麼想?」


希希用一臉驚訝的神情來回應。路加雖然本性不改, 依然誇張嬉鬧,卻說了很真實的心情。「啊!」他彷彿演戲一般猛然抱頭,「我可能會很懊悔,為甚麼之前要那樣對待阿尼?」


「我可能會有點不甘願,」小光的感受倒是有點出乎意料,「為甚麼偏偏救我的是我最討厭的死對頭?!」……

繪本閱讀對話

傻瓜村的聰明長老


如果你來到「傻瓜村」,一定會非常驚訝, 

因為村子裏的人都是傻瓜, 

而烏魯長老是村裏公認最聰明的人, 

村民有任何難題,都會向他求救。

例如:如果公羊太多,母羊太少, 

怎麼辦? 寒冷天,家裏沒有柴火, 

怎麼取暖? 村裏的人口和牲畜越來越多, 

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該如何是好? 

烏魯長老到底會用甚麼方法

來解決村民這些棘手的問題呢?



「哎喲,」故事一說完,翰寶就發出哀號,然後整個人癱倒在沙發上,「甚麼跟甚麼嘛? 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改成《傻瓜村的傻瓜長老》才對。他哪裏聰明啊! 」


被翰寶一帶動,其他幾個小孩紛紛開始七嘴八舌議論起,故事裏烏魯長老給村民的那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把公羊通通趕走,不但羊變少了,母羊要怎麼生小羊啦? 」小主子的表情和聲調,在在都表明他覺得這個方法簡直荒唐至極。


「天氣太冷就用力抖,」翰寶邊說邊跳起來學繪本裏的角色,用力的抖啊抖,「這樣只會消耗更多熱量,更冷吧。」


「而且,長老最後要大家一起把山推走,根本就不可能。」小花的聲音細細小小,卻非常言之有物,「他比愚公還笨,愚公至少還會用挖的。」她聯想到自己過去讀過的「愚公移山」故事。


「來來來,」我先讓他們冷靜下來,「告訴我,這個村子裏的人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


「他們沒有思考力。」「他們沒有想像力。」小主子和翰寶同時開口,兩個人的聲音打在一起了。


小牧師路加則是從旁解釋,「不管長老說甚麼,村民都深信不疑,」他仔細闡析,「他們沒有用自己的腦袋先想過,長老講的話是不是正確的。」


「但我覺得,」沉默許久的阿妹終於開口了,「就算長老講錯了,他們也不知道啊! 因為不管長老講甚麼,他們都會照着做。」


「況且,那個長老自己根本一點都不聰明,」翰寶還在糾結,「他給的回答只會讓村民做蠢事吧。」


「哦? ! 既然這樣,」決定把他們丟進故事裏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長老,你會怎麼幫村民解決那些問題? 」


「公羊太多,母羊太少,」小花輕聲細語悠悠的說,「就把一些公羊賣掉,多買幾頭母羊就行了。」……


故事導讀

真正的智慧是幸福快樂


一、    故事的啟示


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箴言23:24)


當我們看完這個故事,只會覺得很好笑。這一羣傻瓜真是愚不可及,而裏面最聰明的長老,竟也是個傻瓜。對傻瓜而言,最難解的問題,只要被解決,就快樂無比;哪怕最荒謬的道理,也被視為真理。不管後面是否還會衍生出其他問題。


見山是山:乍看之下,故事在告訴我們:人必須懂得思考,沒有思考能力的人活得多麼可憐,他們的一生都將任人宰制! 思考必須有章法,沒有邏輯基礎的思考,只會製造更多問題。因此,讀者應該可以在發現了別人的愚昧之後,也警覺到智慧的重要。


見山不是山: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反諷式的故事。哈姆村的人如同一羣忠誠的宗教信徒,專心景仰一位能為他們解決所有問題的「上帝」,就如同長老烏魯。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一羣傻瓜,而他們所敬拜的「上帝」也是一個傻瓜。他們所有的人生問題,到頭來連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所以,人當努力從迷信的漩渦泥淖中脫離。


見山還是山:我們又可從另一面去理解。生活本就有許多事是無法理解、無法解決的,真正幸福快樂的人並不是沒有問題、沒煩沒惱的人,而是一個有信仰、有依靠的對象,並深信這個對象能為人帶來安心的人。就像哈姆村的人深信:只要有長老,就可以安心。長老的一句話,就為他們帶來滿足與喜樂。他們笨嗎? 他們的快樂才是無可取代的。


那我們應當聰明或是愚昧呢? 猶太文學家以撒﹒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是197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他關於「傻子」的一系列作品中,敦促讀者不斷去思索這些問題:孰為智者? 孰為愚者? 真愚昧為何?真智慧何在? 他的代表作之一《傻子金寶》(Gimpel the Fool )提到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