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11244963

賴特說使徒行傳(下)

NT$ 836.00


英文名稱: Acts for Everyone Part 1
作  者: 賴特
譯  者: 黃從真
語  文: 繁體中文
版  次: 1
頁  數: 328
電腦條碼: 9789888250806 

出版者: 宣道出版社 China Alliance Press

■推薦:

王文基牧師

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余德林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副研究員

前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英文系系主任

 

吳國安博士

新加坡神學院華文神學系神學碩士課程主任、神學副教授

 

辛惠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聖經科)

 

周曉暉牧師

宣道會北角堂候任堂主任

 

范晋豪教憲牧師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英國聖公會倫敦南華克教區座堂教憲牧師

 

孫寶玲牧師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新約教授

 

張雲開老師

建道神學院普通話學院總監、聖經系副教授

 

梁俊豪博士

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

 

梁美心博士

播道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

 

葉漢浩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盧允晞博士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聖經研究科新約助理教授

 

羅懿信牧師

溫哥華短宣中心代總幹事

前南溫哥華頌恩堂主任牧師

 

關浩然牧師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主任

 ■內容簡介

香港、台灣、東南亞及北美14位學者、牧者聯合推薦!

賴特藉淺顯易懂、如軼事趣聞一般的文筆,幫助我們理解使徒行傳豐富多面的故事。他說明這卷書怎樣承接路加福音來敘述復活升天的耶穌在聖靈大能裡不息的工作和教導。路加的著作以生動的敘事手法引人入勝,亦為結局留下懸念,令人深思。賴特的文章一邊展現其敘事手法,一邊邀請今天的基督徒以生命服事耶穌,復興和延續當年的故事。上冊包括使徒行傳第一至十二章的內容。

 
關序

收到王礽福社長通知,說宣道出版社即將出版「賴特說新約」系列(New Testament for Everyone),實在雀躍萬分。

 湯姆.賴特是近二十年來備受爭議的英國聖經學者,他的作品對我產生極大的影響。然而華人教會留意他,相信多是因為北美的改革宗教會對其「保羅新觀」引發的教義爭議及排斥。有些北美的改革宗教會領袖,已把賴特視為洪水猛獸。影響所及,北美改革宗的一些華人教會也同樣抗拒賴特。這份忌諱由北美華人教會透過出版及講座帶回亞洲,最先登陸的似是台灣,及後聽聞也傳至馬來西亞。

 

賴特最重要的著作是「基督教的興起與上帝議題」研究企劃。這研究企劃有六卷,至今只出版了四卷,其中首三卷已翻譯成中文。這研究企劃從第二聖殿時期的歷史重新描述基督教,提出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仍然渴望著從被擄中回歸,並以此背景重新解讀耶穌並他所掀起的一場歷史運動。可以說,賴特不止提出了具有他特色的「保羅新觀」,也提出了「耶穌新觀」、「福音新觀」、「教會新觀」和「終末新觀」。這套小注釋書「賴特說新約」是賴特出任西敏寺神學法政及杜倫主教時期出版。書如其名(New Testament for Everyone),是為所有普通人而寫的,非常平易近人,甚少術語。熟悉賴特思想的讀者,可以從中感應到賴特的學術專著中陳述的觀點。

 

多年前讀這套小書,便被賴特的全新譯文深深吸引。明明是熟悉的經文,在賴特的演譯下卻變得陌生起來。賴特用心地將一些我們慣用的字詞重新翻譯,例如把「基督」翻譯為「王」,把「弟兄們」翻譯成「家人」,擴充了讀者對這些字原本的想像。我多次因賴特譯文的「口感」太陌生而翻查原文,發現了從前未曾留意的細節。譯文本身無疑已反映譯者對經文的理解,賴特的注釋更進一步將譯文的微妙處展示出來,令人回味無窮。中文版並未有將賴特重譯的經文再譯成中文,相信那樣做其實十分費勁,也不容易保留賴特的特色。宣道出版社想出一個折衷辦法,就是採用《新漢語譯本》的經文,惟當譯文與賴特原譯的意思有明顯差異時,才作補充。華人基督徒慣用和合本,一旦讀《新漢語譯本》,卻會發現一些熟悉的經文竟變得陌生起來,增加對經文的觸覺。我發現《新漢語譯本》的正文也頗配合賴特作的注解,但有時候賴特會採用《新漢語譯本》注腳中所表示的另一些翻譯。

 這套註釋書並沒有逐節注解,而是把若干小段的經文組成注釋的單元。每一單元幾乎都以一個日常生活的小故事開始,有些還是賴特本人的遊歷見聞。這些小故事很能夠幫助讀者調校閱讀經文的角度。賴特曾經說過,他寫這一套注釋,最花時間的地方就是找這些小故事。賴特在其學術專著中,主張耶穌的比喻不是解釋屬靈道理的喻道故事,而是打破聽眾的舊世界觀的小故事,要逼聽眾再去思考。我覺得這套注釋的小故事正好也有相似的作用,往往在讀者的舊視野上開一戶窗,逼讀者再去讀經。

 

我相信這一套為普通人而寫的新約注解,能幫助未曾接受神學訓練的「普通人」更豐富地掌握新約聖經的信息。這套注釋也十分適合作為靈修讀經的輔助工具。相信這套書的中文版的面世,必能惠及華人讀者。

 
關浩然牧師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主任

 
■作者簡介

賴特N. T. Wright

賴特是英國聖公會杜倫前主教(Bishop of Durham),現為英國聖安德烈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神學院新約及初期基督教教授。他亦曾於劍橋、麥基爾及牛津三所大學教授新約多年。他是多產的作家和著名新約學者,並獲《今日基督教》雜誌稱為世界首五位神學家之一。其著作超過七十本,既達到學術水平(例如《耶穌與神的得勝》和《神的兒子的復活》),也大眾化(例如《純.基督教》和The Scriptures, the Cross and the Power of God)。

 

當某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向群眾論及耶穌時,他說得十分清楚:這信息是為每個人預備的。

 

那是個偉大的日子――有時候被稱作教會的誕生日。聖靈的狂風,席捲了耶穌的跟隨者,他們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樂充滿,感受到上帝的同在與能力。彼得是眾人的領袖,只是才幾個禮拜前,他卻試過像個小嬰孩般痛哭,因為那時他撒了個大謊,對人發咒起誓說自己絕不認識耶穌。此刻,他卻堅定站立在一大群人面前侃侃而談,論及一件讓世界永遠改變的事情。上帝在彼得身上所作的,現在也要開始作在這個世界,那就是——新生命、赦罪之恩、新希望和新能力;這一切都要像長冬過後的花朵,在春天的氣息中一一綻放。新的時代降臨了,永活的上帝要開始劃時代的作為――向當下每個聆聽祂的人作新事。彼得說,「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的,並且給所有在遠方的人。」(徒二39)。這應許不單止給站在你身邊的人,更是給世上每一個人。

 

沒多久,這一切很快就實現了,這個新組織迅即滿地開花,幾乎遍佈當時的世界各地。這個關乎每個人的應許,某方面而言是透過基督徒領袖的書寫而達成。這些篇幅短小的著述――大多是書信或耶穌的生平記述――在當時廣為流傳,人人爭相研讀。那些作者原不是為宗教人士或知識菁英撰寫,他們執筆的初心,是為每一個普羅大眾而寫。

 

這個原意至今仍未改變。當然,今日得先有人費時費神弄懂當時的歷史背景,某個字的原本含意(初代基督徒是以希臘文書寫),以及不同作者筆下所描述的上帝、耶穌、世界和他們自身,其正確意思為何?彼此間有什麼特別不同的意義沒有?本系列基本上也是依據這類的研究,但整個用意是為了讓人人都可聽明白這信息;尤其是那些通常不會打開一本滿是註腳和希臘文的書來讀的人。本系列就是專為這樣的讀者群而撰寫,這也是為什麼書末附有詞彙索引,我們會以最簡單的敘述來解釋一些你無法置之不顧的鑰字。你在書中讀到的每個粗宋字體,都可以在書末找到說明,不致陷入五里霧中。(中文版編按:原書的斜體字則以深灰色黑體字加圓點標示。)

 

當然,新約聖經的譯本(英文版)在市面上已多如牛毛。我在此提供的版本,是為了照顧那些可能不一定須要弄懂許多比較正式(甚至艱澀)的標準用語的讀者。我當然會儘量忠於原意,但我主要的目的是要使用「人人都能懂」(而不是某些人才明白)的語詞。

 

使徒行傳這卷書(我剛剛已經引用過一小節),注滿了初期基督徒盎然的活力,因為他們目睹上帝在各處所作的新事,也學著將耶穌的好消息往世界各地傳揚開去。不過,古今教會同樣面臨像拼圖般的困惑難題――領導的危機、財務管理、種族分歧、神學與倫理等等,更不用提那些與政治和宗教當局發生的衝突了。即使在初期使徒的日子,當時的「模範教會」也不能免於麻煩,絕非一帆風順;當想到這一點,便叫人略覺安慰。與此同時,我們看見初期教會雖然困難重重,仍然將福音有效地廣傳出去,實在令人鼓舞不已。事實上,「一帆風順」這個片語提醒我們,使徒行傳是聖經中最常談到旅程(包括好幾次遠渡重洋)的一卷書――尤其最後一次航程,更出現暴風,甚至船都沉了。使徒行傳高潮迭起,絕不沉悶;但同樣重要的是,整卷書提醒我們,不論你現今在怎樣的「旅程」中,我們的人生、我們的靈性、我們跟隨耶穌的決心,我們為祂國度所作的……祂的靈會同樣的引導,使我們在服事祂的路上結實纍纍。請看吧:這是一本寫給每個人的使徒行傳!

 

■目錄


經文凡例

關 序

引 言

使徒行傳十三章1-12 節 宣教與魔法

使徒行傳十三章13-25 節 在安提阿講道

使徒行傳十三章 26-43 節 彌賽亞的挑戰

使徒行傳十三章 44-52 節 外族人的光

使徒行傳十四章 1-7 節 以哥念

使徒行傳十四章 8-20 節 路司得的混亂

使徒行傳十四章 21-28 節 開了信道的門

使徒行傳十五章 1-11 節 割禮是必要的嗎?

使徒行傳十五章12-21 節 雅各的裁決

使徒行傳十五章22-35 節 給眾教會的信

使徒行傳十五章36-41 節 大吵一場

使徒行傳十六章 1-10 節 提摩太—— 以及新的發展

使徒行傳十六章 11-24 節 在腓立比傳道又坐牢

使徒行傳十六章 25-34 節 地大震動與救恩臨到

使徒行傳十六章35-40 節 公開平反

使徒行傳十七章 1-9 節 另一位王!

使徒行傳十七章 10-21 節 保羅抵達雅典

使徒行傳十七章 22-34 節 保羅與哲學家的周旋(上)

使徒行傳十七章 22-34 節 保羅與哲學家的周旋(下)

使徒行傳十八章 1-11 節 在哥林多的一年

使徒行傳十八章 12-17 節 基督教在亞該亞被宣佈為合法

使徒行傳十八章18-28 節 亞波羅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使徒行傳十九章 1-10 節 保羅在以弗所

使徒行傳十九章 11-22 節 上帝的大能以及以弗所的靈界勢力

使徒行傳十九章 23-41 節 「以弗所人偉大的亞底米啊!」

使徒行傳二十章 1-12 節 沿著海岸走與掉到窗外

使徒行傳二十章 13-27 節 牧者保羅的回顧—— 與前瞻

使徒行傳二十章 28-38 節 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小心豺狼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 1-14 節 令人不安的預言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15-26 節 防衛那無可避免的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 27-36 節 聖殿中的暴動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 37節至二十二章 11 節 何不聽聽我的故事?

使徒行傳二十二章12-22 節 他親口說出

使徒行傳二十二章23-30 節 羅馬公民的身分派上用場

使徒行傳二十三章1-11 節 保羅在公會面前

使徒行傳二十三章12-22 節 起誓與計謀

使徒行傳二十三章23-35 節 我們有辦法保護你平安

使徒行傳二十四章 1-9 節 帶了辯護律師來

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0-21 節 為所盼望的分訴

使徒行傳二十四章22-27 節 腓力斯將事情冷卻並延緩

使徒行傳二十五章1-12 節 你應往凱撒那裡去

使徒行傳二十五章13-27 節 亞基帕和百妮基

使徒行傳二十六章1-11 節 在亞基帕面前的保羅

使徒行傳二十六章12-23 節 保羅回轉歸信的故事(再次敘述)

使徒行傳二十六章24-32 節 「保羅,你瘋了!」

使徒行傳二十七章1-12 節 在海上

使徒行傳二十七章13-32 節 狂風與天使

使徒行傳二十七章33-44 節 船難

使徒行傳二十八章1-10 節 馬耳他島的蛇

使徒行傳二十八章11-22 節 終於抵達羅馬

使徒行傳二十八章23-31 節 結尾正是我們的開頭

詞彙索引

 ■內文試讀


使徒行傳十五章36-41

大吵一場

 

36過了一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讓我們回到我們曾宣揚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賴譯作「弟兄姊妹們」),看看他們現在怎麼樣。」37巴拿巴想帶那稱為馬可的約翰同去,38但保羅堅持認為這個人曾在旁非利亞離棄他們、不跟他們一起工作,不該帶他同去。39於是兩人起了爭執,終於彼此分手。巴拿巴帶著馬可,乘船往塞浦路斯去。40保羅挑了西拉,蒙弟兄們把他交在主的恩典中,就出發了。41他走遍敘利亞和基利家,並堅固眾教會。

 

    我們若將這件事兜著圈子講,實在沒什麼益處。教會工作免不了會碰到一種狀況――作牧長的(包括主教),有時真想敲人的腦袋,告訴他們不要再像笨豬一般的相持不下了(雖然說真的,大多數的豬,都不會認為,自己有一天會像人類那樣嘔氣);我也會想,可能每一代的讀者,這時都會對保羅和巴拿巴有那樣的想法。其實,若有人暗示說:路加之所以記載這一段,是想洗白初代教會史;或認出,使徒也只是初出茅蘆的天使;你若這樣認為,最好再仔細想想。這是一段丟人現眼的故事,說真的,聖經為什麼要記載它,其理由讓我們敢於這麼說。它既是經文的一部分,我們詮釋時,就應當視為一個訊號:聖經要警告我們,不要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當保羅寫到怒氣、憤怒,(如他信中經常出現的),所帶來的危險時,一定有很多次會回想到這件事,並且羞愧得無地自容。

 

    假若有人認為,事情沒那麼嚴重;那最好看第39節開頭的一句,我把它譯為「大吵一場」,希臘文是 paroxysmos,由此衍生 ‘paroxysm’ (發作)這個字。它若用作醫學名詞,是指「痙攣」或指病人發高燒。它含有「情緒極度高漲,面紅耳赤,臉部肌肉扭曲,大聲擾嚷」的意味,這時,總會口不擇言,說出不該說的話,那是令人多麼難過的一章。

 

    棘手的問題是,通常這類事情都會這樣:從某個角度而言,雙方都有理。保羅回想起在(彼西底)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的往事。套一句美國人的用語,那時,稱為馬可的約翰,在土耳其連一壘都沒跑完就溜了;倘若群眾又把他們當作攻擊的目標,大石小石齊飛,那該怎麼辦?一旦來到土耳其南方的高地,他若再想開溜,回去耶路撒冷當「媽寶」,那情勢可是更困難的。保羅知道,他迫切需要的助手是,無論碰到什麼狀況,都可以完全信賴的(請看他在腓立比書二章19-24節對提摩太說的話!)。此外,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馬可這個耶路撒冷的年輕小伙子,看不慣保羅總是喜歡走出猶太圈子,往外族人的區域跑,老是向外族人傳福音?

 

    另一方面,巴拿巴這一邊呢――「勸慰子」,一直人如其名,一定認為馬可只是因為年輕,被上一次的旅行佈道嚇壞了;這一次說不定有機會安定下來,應該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表現東山再起的一面。我有把握巴拿巴一定趁這次去耶路撒冷時,花了一兩個鐘頭跟稱為馬可的約翰長談。畢竟他們是表兄弟,這是歌羅西書四章十節所說的(初代教會有不少人彼此是親戚)。他可能在想,馬可應該已成熟些,靈命也成長了,因此,當然要給他第二次機會。這正好也可以向耶路撒冷教會顯示,保羅和巴拿巴很樂意鞏固雙方(安提阿與耶路撒冷)在大公會議之後,所建立的主內情誼。

 

    當然,當雙方都據理力爭時,就會吵得不可開交,我們都太熟悉這樣的場景了;而且,不幸的是,又有加拉太書二章的記憶,像烏雲籠罩。當那群遊說部隊從耶路撒冷抵達時,對於保羅所認為該堅守的基本原則,巴拿巴顯然動搖了態度;保羅因此大感震驚。後來,即使他們已經釐清這件事,而且一起回到耶路撒冷,並且在此議題上贏得勝利;當保羅展望日後在加拉太可能會碰到的難題時,極可能還是有陰影存在腦海中。巴拿巴會不會再一次立場動搖立場――在這議題上,或可能還有別的議題?我還能不能信賴他呢?

 

    巴拿巴自己呢――暫且不論兩千年這麼久遠的距離,以及文化上許多的嬗變――要去揣摩別人腦袋的想法,會是多麼危險――但我們還是有把握,他一定免不了會生氣的。畢竟,保羅是經過他保薦的啊。當大家都還懷疑保羅時,是我向耶路撒冷的使徒拍胸脯推舉的。是他去接保羅脫離大數失明的日子,讓他有機會在安提阿成為著名的傳道人和教師。他們第一次的旅行佈道是由巴拿巴領導的,之後,就算保羅逐漸嶄露頭角,人家還是多少看待巴拿巴是更資深的角色。保羅欠他太多了。難道就不能在這時刻放低一點身段嗎?

 

    我懷疑哪個教會的資深領袖,看到這景象時不會說:「多虧上帝的恩典,我才不致跌倒」,或者:「雖然有上帝的恩典,我還是跌跤了。」這不難明白。同時,我們要指出:「恩典」既是路加寫作本書到此為止的重要主題之一,他必會安排一點新鮮事進來。原本只有一組人的宣教佈道,現在變成兩組人馬,巴拿巴偕同馬可出發,去巴拿巴的故鄉居比路,堅固那裡的工作;保羅則帶著羅馬公民西拉。結果出乎他們所料的好,不只是再度探望敘利亞、基利家而已,他們完全開啟了原先未規劃的,包括地理上和神學上的新領域。(順便一提,這位西拉就是出現在保羅所寫的兩封帖撒羅尼迦書信中的西拉,也是哥林多後書一章十九節提到的西拉。至於他是不是彼得前書五章十二節的那位西拉,這很難說。)上帝可以用人的怒氣成就祂的義(詩篇七十六篇十節),於此再度獲得證明。當然,這不能作為罪人發怒的藉口,它只是再度顯示福音信息本身所大力證明的:上帝可以使人類最大的錯誤和罪帶來大好處。

 

    這是每個世代的教會,都要從中學習到的謙遜功課。路加大可輕易的找一些比較不令人尷尬的方式,來說明新的宣教組合。我總覺得,路加要說這個令人咋舌的小故事,至少有部分因素是,他想讓眾人知道這個教訓,並且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