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千载传奇.百年探秘:都灵裹尸布密码(简体版)

NT$ 600.00


出 版 商:真哪哒出版社
系列:Evolution 05
作者:程向
ISBN978-986-06601-9-7
EAN:9789860660197
出版日期:2022年1月27
语文别:简体中文
类型:文物研究
页数开本:170*230mm/408页
印刷装订:精装/全彩


■本书简介

「我自己在研究完了裹尸布之后,就再也不敢做一个迷迷糊糊的基督徒了!」
──作者 程向

中华福音神学院教务长 周学信:

本书有助于读者认真对待基督教的历史主张,并将我们的注意力指向基督教
信仰的核心──上帝使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复活的实践。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王道维:

无论是否为基督徒、是否相信有上帝或神迹,我们都需要对这些摊开来的数据作出严肃且一致的响应,且对这个习以为常的物质世界背后,萌生更多的惊叹与更深的敬畏。
-----------------------------------------------------------------------------------------------------------------

华文世界首部探索都灵裹尸布巨作
完整揭开百年研究证据与惊人全貌


维格农标识、无顶方框、倒3型血流痕、碳14测验、Flagrum、底斯托得空间、3D影像、粒子辐射……。裹尸布上的每一个事实的背后,都和福音书中的耶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裹尸布上的神秘密码,是自然产生、还是超自然?
这块布上面的影像与血渍,是来自耶稣,或不是耶稣?

1898年,一张照片刺触了人类信仰与灵魂的旷世之问;
也开启了科学史上历时最长、涉面最广、
参与者最众、贡献最丰的探奇之旅!

信仰不需要证据,也不需要道具!
但你无法否认:
耶稣经历的极度残酷凌迟与肉身的巨大痛苦,
是为我们罪人得救的永恒印记!


数百张历史研究照片带你探索奥秘;全书注释附QRcode,轻松扫描

■作者简介
程向,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现居美国洛杉矶。1981 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国内任高中历史教师至1989 年赴美。来美国后,长期在北美华人教会中带职服事,包括主日学教师和小组负责人。1998 年成立华商保险中介公司至今。同时,也持续在神学领域及艺术品管理学领域上深造,先后获得北美福音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加州克莱蒙研究生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和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艺术品管理学」硕士学位。
2015 年创立基督教文化事工非营利机构「爱邻基金会」任主要负责人,主要进行都灵裹尸布研究、写作,及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鉴赏和收藏活动。2015 年起在美国洛杉矶一
基督教会任中文堂牧师至今。
程向牧师的联络方式为Sshy207@gmail.com。


■专文推荐
中华福音神学院教务长 周学信

都灵裹尸布是一块古老的亚麻布,长14英尺,宽3英尺半,保存在意大利都灵的一座大教堂中,被尊为可能是包裹拿撒勒人耶稣的葬布。然而,在14世纪以前,针对拿撒勒人耶稣迭印图像的都灵裹尸布议题,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裹尸布在欧洲的几个地方展出,直到它被安置在意大利北部的都灵施洗者圣约翰大教堂的皇家礼拜堂内。在20世纪初,它因摄影过程须藉由底片负像效果而产生出的对比度,被发现可以看到清晰的人体图像而声名大噪。关于该布真伪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直到后来人们希望以放射性碳质测定技术,来确定该葬布的确切年代。1988年,三个独立且享有盛誉的地质年代学实验室,确定裹尸布的年代可追溯至1260-1370年,即中世纪时期。

天主教会虽然一直对裹尸布抱持赞美的态度,但要以通过绝对无误的教条来解决该历史问题时,却仍犹豫不决。尽管教宗本笃十六世曾将裹尸布描述为「一个图标」,现任教宗方济各也将其描述为「人的图标」,但教会仍小心翼翼地未对其进行认证或特别认可。

透过将该裹尸布上所描绘的明显伤口与福音书中所记载的进行比较,教宗本笃十六世暗示该裹尸布上的图像,是一个遭受过如拿撒勒耶稣所历经过的折磨和苦难之人。教宗方济各也热情地对大众公开建议,可仔细专注思考这神圣的亚麻布。教会并没有直接证实耶稣的裹尸布,然而这块葬布上的人像,可能会让我们想起是耶稣基督。

基督教的教会对裹尸布较缺乏广泛的热情。如此冷淡的态度大多是来自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之教义的强大认同,得到上帝的宽宥是来自白白的恩典,而通过崇拜圣物是不可能获得宽恕的。不仅如此,执着于裹尸布之类的遗物探究,似乎容易形成属灵的幼稚而取代了基督徒的成熟。而在宗教改革时期,裹尸布被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并在法国和意大利公开展出。伟大的改教家约翰加尔文听说了这件事,在他对〈约翰福音〉的评论中谴责了它:

「传福音者描述了耶稣的头上是缠裹着一块裹头巾,这已驳斥了天主教的谎言,因他们伪称耶稣是全身被缝在一件麻布衣服里,且公诸于无知的百姓,并称其为『圣衣裹尸布』,还声称是被放在五六个不同的地方。如此严重的谎言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公开地与福音派历史互相矛盾。除此之外,他们还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以达到这个效果,即在亚麻布上仍然可以看到基督身体的形象。我要向你们表明,若这奇迹果真如此,传福音者所传递的话,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引自马丁·马蒂〈加尔文知道圣经证明都灵裹尸布是不真实的〉的文章(1980 年10月1日)

你可曾思考过:著名的都灵裹尸布是否为包裹耶稣受难尸体的真正葬礼布?为甚么裹尸布的议题如此有魅力令人着迷?科学永远无法证明裹尸布里的人是耶稣,而不是其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受害者,但相关的推理和逻辑似乎足以说服一些人。裹尸布的存在会对我们的信心有所创建或证实吗?裹尸布在我们信仰中的作用是什么?信仰不需要证据,也不需要道具。然而针对裹尸布所研究的相关数据或数据也是不能取代的,对某些人来说,它可以增强信心。接受裹尸布的真实性显然不能成为正统的标准,但事先拒绝思考这个问题就等于无视基督教的历史主张。所有批评家的提议都被科学家们驳倒,但相信裹尸布是被造假的人们也不会放弃。裹尸布将会是永远有争议的议题。

这块神秘的布料,一直是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也不断地吸引着信徒和对其抱持不可知理论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事实上,裹尸布是人类历史上研究最深入的文物。我们如今从《都灵裹尸布密码》一书中看到相当庞大且丰富的题材而得知,全世界对裹尸布持续探究的兴趣并没有减少。这本书将继续为对这块圣布有兴趣者,增添更大的激励作用。

本书是一场考古之旅,也是一个长达十三年的研究计划和旅程。作者认为自己肩负使命,扮演助产士的角色,为华文读者带来有关裹尸布上的丰富资料。许多章节已经出现在其他论坛和场合,现在汇集在一起,可以让读者了解裹尸布的全貌和完整故事。作者将现有的历史、研究和信息以及许多照片结合在一起,以探索这块神秘的布料,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裹尸布的故事和作者的细致研究非常值得阅读与收藏,更确实地说,本书有助于读者认真对待基督教的历史主张,并敏锐又直接地将我们的注意力指向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即上帝使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复活的实践。

■专文推荐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王道维

读到这本厚厚的《都灵裹尸布密码》,心里有两种很深的感触互相激荡。

首先,作为一个正统科学教育所培育出来的物理学者,我很了解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研究已经到达的精密程度。从遥远的宇宙尺度到原子内部的精细光谱结构,虽然不能说全部都已解决,但几乎都只剩下那些我们实验室中无法企及的极端状况。或者反过来说,只要是能被放进实验室里反复研究的东西,几乎没有甚么是无法被完整分析理解的。但是这块相传从中世纪才有公开出现纪录的裹尸布,几乎每一部分都已被透彻研究,却仍无法拼凑出我们所能理解的相关机制。难道这真的是常态科学无法触及的奇异点,彷佛我们知识的边界?

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第一代基督徒,我也的确主观经历过一些无法解释的神秘经验或一般人所说的神迹。所以在内心的倾向上,也会满心希望这个裹尸布的一切奥秘,真的是来自两千年前那位被钉在十字架上,后来从死里复活者所遗留的客观记号。只是每当有更多的研究或更多的资料出现时,心中也不禁担忧,会不会如同所有过去曾被视为「狭缝中的上帝」的事件,那些曾以为科学绝对无法解释的神迹,后来却因着科学技术的进展或更精密的观察,而被证实终究只是一个自然现象,虽然少见,但没有任何神秘……。

不管个人的感受如何复杂或矛盾,这块裹尸布如今就在我们人类的手里,如同这本书也在各位读者的桌上。这是作者以其毕生的心血搜集国外许多第一手接触这些研究资料与研究结果的心血结晶,为华人社会提供对都灵裹尸布至今最完整丰富的纪录与整理。我想无论是否为基督徒、是否相信有上帝或神迹,我们都需要对这些摊开来的数据作出严肃且一致的响应。也许凭着这些,我们仍无法绝对证实或否证任何事情,但我相信只要翻开这本书细读,都会使得我们对这个习以为常的物质世界背后,萌生更多的惊叹与更深的敬畏。

■目录
Preface
序  一
序  二
自  序
引  言
CHAPTER 1 \ 最早的黑白摄影
CHAPTER 2 \ 裹尸布研究概述
CHAPTER 3 \ 以迪莎裹面巾
CHAPTER 4 \ 圣凯瑟琳修道院的「西奈耶稣全能者」
CHAPTER 5 \ 维格农标识 75
CHAPTER 6 \ 悲痛之子 86
CHAPTER 7 \「消失」的大拇指 103
CHAPTER 8 \ 罗马帝国的鞭刑
CHAPTER 9 \「倒 3 型」血流痕
CHAPTER 10 \ 古花粉中的秘密
CHAPTER 11 \ 伤痕与血迹探源 ( 上 )
                         伤痕与血迹探源 ( 下 )
CHAPTER 12 \ 14 世纪前的文字记载史
CHAPTER 13 \ 都灵,零距离接触
CHAPTER 14 \ 科学家们有共识吗?
CHAPTER 15 \ 不可思议的亚麻布 ( 上 )
                         不可思议的亚麻布 ( 下 )
CHAPTER 16 \ 天涯何处是故土
CHAPTER 17 \ 红点不是颜料 ( 上 )
                         红点不是颜料 ( 下 )
CHAPTER 18 \ 1988 年的碳 14 测验
CHAPTER 19 \ 奥维耶多裹面巾
CHAPTER 20 \ 裹尸布影像的不同成型理论
CHAPTER 21 \ 总结
后 记
附 录 

■試讀

关于「都灵裹尸布」,维基百科的介绍如下:

「都灵裹尸布呈长方形,约 4.4 米长,1.1 米宽,它由亚麻纤维,采用一种三对一的鲱鱼骨的纺织法编织而成。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上印着一个隐约、淡棕色、双手交叉于丹田部的裸体男人正、反面全身影像。这两个影像虽然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但是却沿人体的中轴对齐。同时,他头部的正反两面影像,也几乎沿着布面的中段处相交。这个浅稻草黄色,位于亚麻纤维顶端的影像,看上去是一个有上下胡须,披着左右分开的及肩长发的男人。他高大而强壮,(不同的专家曾经测量过他的身高,大约在 1.7 米到 1.88 米之间)在布面上发现有红 - 棕色的渍物,根据支持者的研究,它们和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所遭受过的伤害相吻合。」

正是这个影像,和上面的那些斑斑血迹伤痕,引来了欧美学者一波又一波的百年探索浪潮。亚麻布显示的一个男性死者的头部、正反两面的躯干,还有因鞭挞、掌刮、荆刺、铁钉贯穿等肉刑所留下的各种伤痕,其情形与圣经四福音书中耶稣受难的过程吻合。而一个最明显、异于常情的特征在于:这影像如同不经暗房或计算机处理,我们的肉眼便无法识别其上人物准确的生命和物理信息。以专业术语而言,这是一个「负像」(或称「镜像」);与摄影底片极其类似──人物的五官相貌、身体的明暗、手脚左右位置等所有的真情实貌,都必须在冲洗或处理过后的照片(正像)上,才能看得清楚明白。而此时,原先的黑白与左右,也会统统被颠倒过来。

大约在1357 这一年(或者为 1353 年),它突然出现在法国「里雷」的一间小教堂中,初次崭露头角,进入当代公众视野之内。从那时开始,这件被认为是包裹过耶稣遗体的著名圣物,才渐渐地开始被人熟悉。1578 年,它被转移到意大利都灵市「施洗者圣约翰大教堂」内,并从那时起一直被保存至今。也因这个缘故,它被称为「都灵裹尸布」。

在 1898 年之前,它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名声赫赫,广为人知。事实上,它从未引起太大的轰动。除了对那些前来朝圣的教徒具有特别的宗教意义之外,西方的知识界,尤其是科学界对它并没有特殊兴趣。中世纪的欧洲,与耶稣或教会圣徒相关的「圣物」很多,著名的有:刺戳过耶稣的长矛、耶稣下葬时所用过的「裹面巾」、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使用过的酒杯、耶稣受刑时所佩戴过的荆棘冠冕等等。而作为这众多类似文物中的一员,在 20世纪初以前,它始终都没有被人「另眼相看」过。这个情形一直到它的第一幅黑白摄影(负像)问世,且引起大轰动之后,才被一夜之间颠倒了过来。

1898 年,是圣施洗者约翰大教堂落成 400 周年和意大利王国大宪章签署 50 周年的庆典,因此照惯例,作为整个庆典活动的一部分,这件意大利皇室的珍贵文物,就被摆放在教堂外的大广场外供人瞻仰。唯一和以往不同的是:由于黑白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这一年国王翁贝托一世突发奇想,请来了一位本地律师,业余摄影家西岗多 • 皮亚(Secondo Pia)到现场,要对裹尸布进行第一次史无前例的实况拍摄。也正是这个「无心插柳」的举动,开启了后头数不清的传奇故事。

皮亚精心地预备,反复拍摄多遍,同时还破天荒地使用了电力照明作为闪光设备。对于在都灵生活了很久的皮亚来说,这件保存超过 500 年的教堂圣物,显然并没有太多的新奇。和现场的观众一样:他仅仅知道这是一个男人,有五官、头发和胡须等,但他的面貌、神情、模样、年龄和身分等具体特征,他同样也无法依靠肉眼来辨识。

这一年的 5 月 28 号晚上,当拍摄好的底板被放在暗房的显影液中的时候,一个真实男人的面容,包括他的五官和表情,在药水中一点一点地浮现,并渐渐地清晰起来……他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差一点失手将底板掉落在地上。因为当这个被隐藏的人物「真像」被显露出的时候,竟然变成了耶稣基督,这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