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等待就是落後!啟動AI時代的神學教育

NT$ 316.00


出 版 商    真哪噠出版社

系列    Evolution 14

作者    蒲正寧 Jack Pu

ISBN    978-626-97919-5-8

EAN    9786269791958

CIP    247.71

出版日期    2024-1

語文別    繁體中文

頁數開本    尺寸:210*148m

頁數:280頁

印刷裝訂    平裝 黑白

類別    神學教育 人工智慧

■本書簡介

這是一項關於教育、創新和信仰的冒險之旅,

勇敢前行、面對未知的挑戰,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大型語言模型的崛起不是失控的開端,

而是可控性的增加。

我們有幸與互動式AI攜手,

在這個知識和智慧的新世界中找到平衡,

並且期待在神學的教育領域中綻放奇蹟!


蔡麗貞  

(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七任院長)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聖光神學院第九任院長)


專文推薦


王道維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健    長老

國際歐華神學院董事會主席

吳勇長老生命價值傳承協會理事長


杜明翰  博士

前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前台灣微軟公司資深副總經理


杜榮華  院長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院長


胡維華 院長  

國際歐華神學院院長


蔡珍莉  博士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基督教教育及教牧輔導副教授


鄭路加  博士

國際歐華神學院教務長


賴建國 博士

環球聖經公會駐會學者

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五任院長

聯合推薦(按姓名筆劃順序)


■推薦序

推薦序 1

傳道職事會被 AI 取代嗎?


AI(人工智慧)早已滲透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也已進入神學教育的學程,包括教師的教學輔具與教學法,神學名詞、專題或專文的搜尋,語言翻譯加速便捷閱讀,接踵而來的是學生作業、論文抄襲審核軟體等學術倫理課題。

拜「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能以文字、圖像或其他媒體回應之人工智慧)的功能益形多元之賜,網路線上的學術資料源源不斷,電腦翻譯軟體尤其普遍使用,昔日中譯文經常詞不達意,甚至荒腔走板,但人工智慧的語言處理與翻譯功能突飛猛進,令人驚豔。網路數位公司投資巨大的數據蒐集與語言翻譯訓練,但是成品要臻至完美,仍需使用者專業認知的判斷與文學涵養的檢驗。AI 無法完全取代人工,卻能節省許多人力與時間,進而從 AI 提供的大量資料中提煉有價值的信息,以 AI 做為跳板或助力,進行深度的思考與創新能力(本書 144,172 頁)。筆者諮詢本書作者,AI根據學生的成績分析與學習特點,如視覺型、邏輯型做精確配對(84 頁),是否將造成學生單一特質發展?作者回應:因此,AI 時代更要不斷強調人的創造力。

某年輕校友分享使用 AI 研究〈牧師的小孩〉(PK)之專題,驚訝 GPT 的資訊精準與貼切,充分掌握重點。筆者判斷,應該是之前已有專文研究,並將若干資訊上傳,例如香港已經成立宣教士子女的關懷事工,且出版書籍。

相形之下,聖經與神學的數據較少。筆者最近寫書的經驗,涉及「耶穌研討會」(Jesus Seminar)1993 年出版的《五卷福音書:探討耶穌話語的真確性》,當網路資訊有限,手邊專文又不夠詳盡,聊天機器人 ChatGPT 不斷向筆者招手,主動願意服務,但終究也只能提供類似的基本資訊,若是進一步詢問更專業的細節,機器人就沉默不語或顧左右而言他,繼續丟出類似的答案,筆者只好另尋其它門路。或許筆者的問題不夠智慧,致使機器人莫名其妙,無從應付。

作者在書尾說:「我們不做,就留給異端來做」(219頁),頗具暮鼓晨鐘的震撼果效。有關正統與異端的核心教義內涵分野,中英文書籍與語音錄影節目已經累積不少資訊,台灣教會與機構可以與西方福音派合作,建立全備的 GPT,免得聖經解釋、神學立場之話語權落入旁門左道手中,那時將更難挽回頹勢。神學的數據累積有賴中西方學術界願意像「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網路期刊,將既有的學術資訊公開,惠澤讀者。華人教會有些現成的資訊平台如 Logos Bible Software 的中文產品,或許可以此作為基礎,繼續擴充資料庫。

有關版權問題,資訊研究擁有者最初同意被用於 AI 訓練,但後來反悔,是否可以要求 AI 機構從已被訓練好的模型中刪除相關資料。相信累積若干經驗,整合資料庫的平台公司在擬定合約時可以防範可能的風險,但條文會相當繁瑣,不過這是 AI 的拿手本事,不妨請它代勞製訂合約內容。筆者帶領的團契中一位清華大學教授,每次考試時在黑板上寫四個大字:「作弊,死當!」成為學生口耳相傳的趣談。外子抓作弊的方式是對照解題的過程與答案一模一樣(尤其是答案錯的完全一樣),座位又相鄰前後左右,一律死當! AI 應該可以用類似方式設計監測系統。至於神學院應該不需監考,因為學生都是經過上帝呼召與教會篩選,除了海外某學區因特殊背景,曾用視訊監考。倒是教師在開學首日交代課程要求時,應慎重曉諭學生「抄襲,死當!」教師自己更需示範嚴謹學術倫理,即使引用自己曾發表過的文字,仍需註明原始出處。這是現今教育界非常敏感的學術規範,神學界也不能置身度外。年輕世代的學子可能比老師更習慣使用 AI,神學教育正在面對關鍵的大躍進。有些學校已經明文公告,AI 的資料只能當作初稿,直接拿 AI 的成品當作自己的作品不是「抄襲」,而是「造假」!各神學院校不妨參考大專院校的條例訂定自己的規範。

某次讀到研究生論文的措辭,分明是筆者獨特的成語表述,但翻遍拙作卻付之闕如,最後發現是筆者上課使用的 ppt 之用語,雖未以紙本文字登載,但仍請研究生務必註明出處,類似「尚未發表的學位論文」(dissertation unpub- lished)。雖然感覺自己度量狹小,但已有諸多學生聽過講課,ppt 也都隨堂贈送修課者,即使師規嚴格,倘若研究生因此習慣學術制約,願意尊重他人智慧財產,對其未來漫長學術生涯絕對有益。有朝當生成式 AI 工具的學術倫理與法律規範普遍落實國際時,神學生與教會已能駕輕就熟,立刻適應並上軌。

筆者團契一位英文系女教授輪值帶查經,她是團契最常使用 AI 者,她的講義誠實透明地附註所使用的 AI 工具,包括 ChatGPT 3.5,ChatDoc,Claude,Microsoft Bing(2023 年 11 月易名為 Copilot),Gamma。生成式 AI 多半不會透露其所參考整合的資料庫來源,而且目前學界已有些規範:正式的學術論文,不能將 AI 工具列入正式的參考文獻。通常能力強的使用者都會再斟酌修改或重新編輯。筆者曾請這位女教授幫忙翻譯拗口的英文句子,她仍先嘗試 ChatGPT,然後再加以潤飾得更順口。如今 AI 翻譯功能快速強大,不但英翻中,甚至學者發表國際期刊論文也可用中文輸入,請 AI譯為英文,發表者再權衡修改,然後再請 AI 重新檢視,如此來回反覆幾趟,就是一篇漂亮流暢的專文。即使譯文經發表者修改過,也仍然可能被視為造假,不同科系領域標準不一,有模糊空間。翻譯科技需要謹慎使用,因為學界將越發朝嚴格把關,不過筆者擔心過度的學倫管制,也會扼殺或阻礙因著 AI 科技所激發出的創作成果,「過與不及」須找到平衡點。

業界透過人力與 AI 來做測驗競賽,雙方得出差不多的結果與成績,但使用的時間卻相差甚多,未來 AI 肯定會精簡很多行業的人力資源。然而,離開機器或設備,人類將顯得低能無用,就如計算機讓美國下一代算術能力差,連購物付帳的簡單加減能力都欠缺。西醫治療需昂貴精準的儀器,以及繁複的檢查過程,中醫則可單槍匹馬偏鄉走透透,服務資源缺少的民眾。AI 無法取代神學教育的基礎訓練,傳道人要能隨著環境的條件與服事對象的程度作適切的調整。

人工智慧是由具有神形象的人類製造訓練出來的,聰明人知道如何駕馭檢驗工具;卻不被工具誤導或綁架。人工智慧的資訊越來越精進,且可理解並模仿人類的情感表達,在交流中展現出更多人性。會眾對傳道人的期待亦是如此,不僅具備專業涵養,與羊群互動交流的人性關懷以及量身訂做的貼切牧養,如此,傳道職事就不容易被輕易取代或淘汰。

作者正寧主任年輕時由澳洲返台,委身華神資訊部,數十年始終如一,幫助學校資訊提升與轉型,華神同仁見證了他幾個重要的人生里程,包括結婚生子、按立為教會長老,裡外忙碌之餘還完成華神研究碩士科學業。這本書是他的處女作,簡易流暢,面面俱到,推薦所有華人神學院師生同工與教會牧者透過此書進入 AI 新世代,服事年輕新族群。


蔡麗貞華神第七任院長

2023.12.17

 

推薦序 2

一個迫切的行動號召


在當今時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特別是隨著 ChatGPT 的出現,其在各領域展現的精準與廣博程度令人驚歎;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思維與精神層次的飛躍。

人工智慧在宗教信仰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ChatGPT 已成為一種非位格性的信仰和神學表述主體,正如尤爾根 •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所言,「神學作為神國的學問,必須具有公共性:不論是對神的抱怨或在神裡的盼望,都需具備公共性、批判性及先知性。」(《俗世中的上帝:神學的公共連結》頁 5)在 1943 年,溫斯頓• 邱吉爾曾說:「我們塑造我們的建築,而後我們的建築塑造我們。」同樣地,當我們塑造我們的人工智慧系統時,它們將在未來數年塑造我們。 AI 的發展標誌著人類文明的一大進程,其應用正不斷在商業、醫療、環保、安全等領域拓展。ChatGPT-4 的出現,使得 AI 更深入教育和宗教領域,成為教學、研究乃至宗教儀式的助手。但科技進步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和倫理問題,如藝術定義的衝擊、數據正確性的疑慮、軍事應用的風險,以及可能被用來製造假信息以操控人群的潛在危機。

這些發展更同時帶來了重要的責任。本書旨在幫助我們開始將 AI 整合進我們的事工中,同時必須警惕維護人際互動的神聖性和個人牧養關懷的不可取代價值。ChatGPT 可能提供便利和效率,但無法複製牧師的靈魂共鳴。它可以輔助諮詢,卻不能取代生活在聖靈中的靈性指導。

此外,我們的神學思考必須擴展至 AI 的倫理考量。在機器能複製人類認知和互動的時代,按上帝形象而造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確保使用 AI 時維護所有人的尊嚴和價值,反映出公正與慈愛的上帝本性?這些不是閒聊的問題,而是迫切需要深思和積極參與的問題。

本書是一個迫切的行動號召,提供了解 AI 能力和限制的框架,提供實際建議,指導如何整合這些工具,以增強而非減弱我們的事工,更督促教會領袖們除了知情且積極應對 AI。


周學信華神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聖光神學院第九任院長

■作者簡介

蒲正寧

1980年生,已婚,育有二子。

中華福音神學院 基督教研究碩士

澳洲 Monash University資訊碩士 

加拿大 University of Waterloo電腦科學學士 

林森南路禮拜堂長老

中華福音神學院資訊中心主任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副秘書長

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發起人兼站長

中華福音神學交流促進協會理事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合家歡協會理事


■目錄

推薦序一   傳道職事會被AI 取代嗎? 蔡麗貞

推薦序二   一個迫切的行動號召            周學信

推薦短文

自序       以微小的聲音喚起對 AI 的關注

CHAPTER 1  第一次接觸

從「傑森一家」談起    

人類的奇異點    

人工智慧的發展    

為什麼我們想要使用AI    

已過期的圖靈測試

AI發展的可怕——究竟未來會如何?

AI所帶來的隱憂

當教育遇上AI    


CHAPTER 2  AI在教學現場可以帶來的改變    

從拒絕AI到擁抱AI

學習個別化

工作自動化    

內容創作智慧化    

打破存取的障礙    

量身訂做的回饋    

不間斷的對話式協助    

更具創意的考試/評估方式    


CHAPTER 3    老師 VS 學生的競賽    

要怎麼抓到他的報告是用AI寫的?    

為什麼要抓他的報告是用AI寫的?    

使用AI寫報告可以學到什麼?    

老師可以有哪些更具創意的教學方式?    


CHAPTER 4    教育界面臨的困境    

學術誠信面臨挑戰

版權爭議模糊不清    

人權、隱私與倫理受到威脅    

我的學生還需要學什麼

    

CHAPTER 5    神學院要做的七件事    

一、    制定生成式AI的規範與指引    

二、    慎選AI工具和平台    

三、    加強師生AI素養培訓

四、    鼓勵神學生把AI帶進教會    

五、    進行監測和評估    

六、    建立自己的AI模型    

七、    今天就要開始的工作    


CHAPTER 6  AI在神學課程的應用    

聖經神學    

系統神學

實踐/宣教神學    


CHAPTER 7    未來的挑戰    

哪個比較好?    

當知識唾手可得時,知識的價值在哪裡?    


寫在最後

■作者序

我在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資訊中心服務近18年,還記得剛加入時,自己還是個單身的年輕人。在研究所畢業後,滿懷熱忱和使命感,投身於神學院的基督教資訊工作。


我剛到華神的時候,全校的網路頻寬只有50 MB,這是供所有老師、工作人員和學生共用的。進入第二年,學校引進了首臺NAS,當時每位老師獲得了2GB的個人儲存空間。那時候,這個空間看起來好龐大,似乎永遠都用不完。


神學與科技在本質上有著顯著的差異:神學的內容基本上是恆久不變的。一本兩千年前的解經書,即便在今天閱讀,依然充滿價值,仍能給予人深刻的啟示。然而,科技的發展卻是迅速且不斷進步的,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有顯著的飛躍。我經常看著書架上那些才購買不過兩、三年的電腦參考書,它們當初都代表著最尖端的科技,但現在,它們的價值卻不過是等待被回收。


以往資訊科技發展的速度已令人咋舌,每隔幾年,性能就會翻倍的成長。然而,2023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更是超越了想像。以ChatGPT的進化為例,它從3.5版到4.0版,僅僅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其功能強度據稱提升超過十倍。如果大家有留意網路上對各種AI工具的介紹,就會發現在幾週內,過去還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卻已成為可能。


我可以預計這本書的生命週期大概不會太長。書中探討了許多AI在神學教育中的當前及預期未來應用,然而,AI的發展速度驚人,幾個月後,當您閱讀這本書時,這些討論的場景很可能已成為過去,這正是AI發展迅速的真實寫照。


在台灣神學院任教的老師們非常忙碌。對於道學碩士的學生而言,他們僅有三年時間學習新舊約聖經、掌握那些永遠讀不懂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同時還要學習系統神學、講道學、輔導學、宣教學、學習如何建立教會及做青少年事工。老師們盡最大努力將所學傳授給學生。身為華神的畢業生,我深刻理解學生的艱辛與老師的不易。


多年來,在資訊中心服務的我,能做的僅是確保穩定的網路環境,提供老師便捷高效的電腦和軟體工具。然而,在2023年生成式AI的大爆發時代,我突然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機會。AI不僅是協助寫作和資料整理的工具,它是一個能在各領域徹底改變工作模式的科技奇異點。


當我深入研究這些工具及其應用時,將它們與現有的神學院教育環境相結合,我發現了AI在神學院中擁有無限的潛力!當然,這種應用不僅限於神學院,在各級學校都能做出翻轉式的改變。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並思考如果神學院能夠有效運用這些技術,讓我們的老師們能節省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的神學研究,那將會是多麼不同的一個景象啊。


因此,我決定著手撰寫這本書,希望能為台灣各間神學院帶來新的希望,展示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變革,並讓大家看到,如果我們能妥善利用這些工具,我們將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


我要感謝我的太太佩師,她深知這本書即便完成,也不太可能大賣,畢竟在台灣,基督徒是一個小眾群體,而神學院更是小眾中的小眾,但她仍然全力支持我完成這項創作,支持我以微小的聲音喚起大家對AI的關注與思索。


我也要感謝我的母會林森南路禮拜堂以及眾多弟兄姊妹們的幫助。當他們得知我要出書時,許多人慷慨解囊,竭力相助。正是因為你們的支持,這本書的出版才得以實現。


最後,我感謝本書的發行推手: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由於協會的重視和願意擔任本書的發行人,使得這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同時,我也要感謝眾多網友在出版費用上的奉獻,讓我可以更專注、投入地撰寫這本書。


我將這本書獻給所有台灣的神學院,期盼它能發揮哪怕是一絲絲的影響力。願所有的老師和同工們都能大膽嘗試使用AI,勇於做出改變!


「AI很酷!一起來體驗看看吧!」


蒲正寧

2024/01/03


■內容試讀

CHAPTER 5  神學院要做的七件事

神學生今日所學

將影響他們明日的事奉和帶領

更進一步影響整個教會的發展和變遷


一、    制定生成式AI的規範與指引


生成式AI(如ChatGPT)的興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對教育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台灣作為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早已有眾多頂尖的大學,包括台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大、逢甲大學、東海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針對生成式AI的應用制定了相應的指引和政策。中華福音神學院也於2023年11月率先公告了「華神生成式 AI 工具教學應用指引」。這些指引是為了要確保這項技術能夠在教育領域中發揮最大的效用,同時避免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的眾多基督教神學院作為培養未來信徒領袖和學者的搖籃,同樣應該對生成式AI的使用給予足夠的重視。神學院的學生未來將成為教會的牧師、宣教士、神學研究者等,他們在社會上將扮演著引導群眾、傳達信仰的重要角色;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堅固的神學基礎,也需要了解當前社會的發展動態和未來趨勢,以便更好地與信徒和社會互動,回應時代的挑戰。

生成式AI的出現,無疑為神學的教學和研究帶來了新的可能。它可以協助進行文獻的整理和分析、提高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為學術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視角。因此,神學院應該比照其他大學,制定屬於自己的AI指引,讓師生了解AI的重要性,並學會正確、有效地利用它來輔助學習和研究。

這套指引除了要介紹生成式AI外,也應該包括生成式AI在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原則、使用規範、數據保護和隱私政策、學術誠信規範等方面的內容。例如,指引應該明確規定教師和學生在使用生成式AI時應該遵守的原則和規範,以確保其使用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同時,指引也應該強調數據保護和隱私的重要性,確保生成式AI在處理數據時能夠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此外,指引還應該對學術誠信進行明確的規定,防止生成式AI被用於學術不端的行為,例如抄襲和剽竊。

對學校而言,這套指引能夠確保生成式AI在教育領域中的健康發展,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避免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對教師來說,這套指引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方向,指導他們如何在教學中正確、高效地使用生成式AI;而對於學生,這套指引不僅能夠保護他們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也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生成式AI進行學習,同時培養他們的學術誠信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以神學院學生而言,了解和掌握AI的知識和技能,不只能夠幫助他們在神學院的學習,更有助於他們未來更好地服事教會和社會。他們可以利用AI來優化教會的管理和服務,提高傳道和教育的效果,也可以通過AI來更好地理解社會的變化,從而在傳遞福音的同時,也能夠給信徒和社會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引。

生成式AI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台灣的神學院應該積極應對這一挑戰,制定相應的指引和政策,引導生成式AI在神學教育中的健康發展,為培養未來的宗教領袖和學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下是一個相關指引的範例大綱:


一、前言

生成式AI的定義與特性

指引的目的與適用對象


二、生成式AI的應用原則

知識創造的重視

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查驗

學術研究的透明性和誠信

資料來源的正確註明與查證

遵守生成式AI開發者的使用者條款和政策


三、學術研究的應用指南

生成式AI在學術研究中的角色

生成式AI工具的選擇與使用

生成內容的查證與驗證

生成內容在學術出版的應用限制與規範


四、教學應用的建議

教師對生成式AI的理解與應用

生成式AI在課程中的角色定位

學生的引導與教育

生成式AI的優缺點討論與分析

學生能力的培養(如:詳盡推理、資訊辨識等)


五、學術倫理與法律規範

生成式AI與著作權法的關聯

學術倫理的遵守

生成式AI工具的合法使用

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問題處理


六、案例分析

生成式AI在學術研究的應用案例

生成式AI在教學的應用案例

問題與解決方案的探討


七、結論

指引的重要性與未來展望

持續關注生成式AI的發展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