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真哪噠專欄:若不是來到牛津,恐怕我也很難真正學會倒醬油!】

【真哪噠專欄:若不是來到牛津,恐怕我也很難真正學會倒醬油!】

                你一定覺得我很奇怪,倒醬油還需學嗎?瓶蓋轉開倒下去不就得了?我以前也這麼認為,後來才發覺什麼時候倒、倒多少都沒能說得準,到底是依菜色、還是憑喜好?也許都是,只不過那瓶被我用了半年還不見底的醬油恐怕讓我告訴你還有其他的理由,那可是我來牛津後使用的第一瓶醬油哩!


因為貴,所以捨不得用,於是該紅燒的菜我總是倒一點意思一下,要靠醬油上色的菜,我也只是馬馬虎虎地過一下醬油,意思是我已經按正常步驟了,至於那些需要用醬油醃的肉品,根本上我是能少放就少放,再不然以鹽取代也無不可,難怪每道上桌的菜一入口,味道總是差那麼一點兒,即便如此,我卻始終未能察覺問題的癥結所在!


從小我就看媽媽倒醬油,任何煎炒、煮炸、滷燉,舉凡需要用到醬油的菜,媽媽絕對是絲毫不手軟的,尤其她滷起牛肉來,常常是一瓶醬油就去掉了一大半,我耳濡目染其中,自然是受到媽媽的醬油哲學所薰陶,只是這麼一路看到長大,沒想到來到牛津後,我卻與區區一瓶醬油過不去。到底是因為台灣的醬油太普便、太便宜,使得我看媽媽倒醬油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相較之下,牛津的醬油難買多了,整個牛津市只有兩家亞洲店,醬油的種類不多不打緊而且還很昂貴,加上台幣折算英鎊如此種種,使得我一夕之間倒醬油變得猶豫與放不開了,根究原因的背後大概還潛藏著擔心與害怕吧!


這讓我想起曾經教過的一位罹患心身症的高中學生,只要面臨考試或者他不喜歡的課堂,他「過度換氣」的毛病就會出現,似乎我也罹患了類似的病症。直到半年前,我開始與一位廚藝精湛的朋友相互切磋,幾次我看她倒醬油的身段,像極了媽媽的樣子,當我看見醬油從她手中唏哩嘩啦地流出去還來不及心疼的同時,卻也從她經驗到那股與媽媽一般對於醬油的執著與鍾愛,並且當我品嚐著上桌的美味佳餚,除了允指回味無窮與頻頻點頭以外,也終於確定自己兒時學到的醬油哲學一點兒不假,然而,這樣的學習卻一直延伸到我們來牛津即將邁入的第三年,我才算是真正學會。


還記得彼得在水面上行走這一則故事嗎?聖經馬太福音十四章24-33節記載︰半夜時分,起了風浪,熟悉加利利海的門徒在面對此狂風巨浪都慌張了起來,卻見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以為是鬼怪,便顯得尤其驚惶失措。彼得是門徒中稍為勇敢的,他在耶穌的允准下,願意冒險嘗試在海面上行走,他從船上下到水面,要到耶穌那裡。只是看見風浪甚大,就害怕起來,便往下沉去。別以為耶穌責備彼得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就在遇上風暴的不久以前,他才剛在廣大的群眾面前,親眼所見主以五餅二餘的神蹟奇妙供應了五千人吃飽。


然而,我今天卻毫無理由在這裡批評彼得,反而得承認他成了自己的榜樣,因為他比其他門徒更先一步踏出船身,正因為踏出了,才知道原來信心不如自己所想像。那信心的步履不是光說不練的,也不是看看就會的,彼得乃是從離開船身的那一刻起才開始與信心接軌,親身體驗到神的大能以及迎接神所給獨一無二的挑戰與使命。同樣地,若不是來到牛津,恐怕我也很難真正學會倒醬油,因為那每一滴、每一瓶都是憑著信心倒出去的,並且因此成就出來的佳餚無不吸引著我們一家人彼此更為靠近,在體會幸福的同時,我們尤其珍惜這份從神而來的恩典與祝福。


我相信如此恩典祝福也勢必繼續延伸到我們將來回台灣以後,未來當我再看見媽媽倒醬油時,大概不會再認為那是浪費或者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了,那無疑是表現信心、對於品味的堅持,以及滿足每張挑剔嘴背後所付上的高貴代價。


《迷霧牛津的蒙恩之旅》→宋慧君著

→ https://reurl.cc/1xAGK9


迷霧牛津_完稿2020_0706_3d.jpg



上一頁 下一頁